中科 丽丽娅集团

闯关东汉子的列巴姻缘

  冯克田,山东省东平县马家村人,1885年出生,13岁时随同村的青壮年闯关东,在黑龙江省漠河县马连村长大成人,并演绎一段与俄罗斯列巴姑娘通婚的爱情故事。

马连村在界河岸边,有居民20余户,不足百人,以俄罗斯侨民为主。这些侨民是俄国政府推行边境俄罗斯化政策移民时迁到中俄边境的,当时边境管理松懈,许多俄罗斯居民越过额尔古纳河定居在富产黄金的马连。

冯克田随同长辈们在马连居住下来,有的做些小买卖,有的受雇于俄罗斯人开采黄金。冯克田岁数小,便留在村里的一户旅店当勤杂。店主彭树升也是一位闯关东的汉子,来的早些,娶了一位俄罗斯的媳妇薇拉。

冯克田年龄虽小,但手脚勤快,人也机灵,干啥像啥,深得店主夫妇的喜欢。薇拉习惯吃俄罗斯的一种大列巴,常让冯克田去一个叫叶夫根尼的村民家去取。

叶夫根尼家有一个巨大的面包炉,冬天人可以躺在有余热的炉膛内取暖,就这样一台列巴炉供应着全村俄罗斯居民的列巴。

叶夫根尼虽然只是村里的一位面包师,但他打的列巴口味独特,品种花样十分繁多。最绝的还是他们家的列巴炉,外形和工艺十分考究,保温好、温度均匀、不返烟,烤制出来的列巴受热均匀、口感好。十里八村都来仿制,但都达不到他家的效果。慢慢的大家才知道,这位流落到荒野村庄的面包匠却大有来头。

原来,叶夫根尼家族一直都是沙皇俄国的皇家面包师,从叶卡捷琳娜二世始便为皇家做面包。到亚历山大一世时,俄法战争爆发,叶夫根尼的父亲米哈依尔被拿破伦手下俘获,被迫为拿破伦制作御用面点。俄法战争结束后,米哈依尔一家被视为有通敌判国的嫌疑,被沙俄政府发配到了中俄边境。为了远离沙俄的迫害,叶夫根尼一家举家越过额尔古纳河到中国境内居住。

叶夫根尼有3个孩子,二个儿子,小女儿娜达莎比冯克田大2个月,是个漂亮的俄罗斯女孩。娜达莎非常喜欢冯克田这个俊俏懂事的弟弟,俩人年龄相仿,便成了要好的朋友。他们互相学习语言,一块儿上山采野果、蘑菇,两小无猜的度过了最美好的少年时光。

转眼间7年的时光过去了,冯克田已经长成了一个高大英俊的山东汉子。娜达莎更是出落得亭亭玉立,雪白的皮肤,高高的鼻梁,一双深邃的迷人的蓝眼睛,如火一般热情直率的性格。

村里的许多俄罗斯族小伙子都被娜达莎的美貌所吸引,经常成帮结伙的聚集在她家门前,身着鲁巴什卡衬衫,帅气的灯笼衫,脚登长桶靴,拉着扣子琴,跳着欢快的俄罗斯民间舞。

活泼热情的娜达莎虽然也很愿意参与小伙子们组织娱乐活动,但对小伙子们的“热情”似乎无动于衷,很快大家就发现了娜达莎的情感秘密。

原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冯克田和娜达莎的感情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靓丽得夺目的娜达莎面前,冯克田变得越来越局促和木讷,他怕那双热烈、火辣的眼睛看穿他的卑微和窘迫。

而娜达莎恰好相反,无论冯克田在哪儿,她都会很快出现,并且很亲昵的站到他的身傍,挎着他的胳膊、拉着他的手,甚至依靠在他的肩头,毫不掩饰的告诉任何人,她喜欢冯克田。而此时的冯克田,早已羞涩得面红耳赤、手足无措。

而娜达莎爱上冯克田,正是从她父亲的列巴开始。

叶夫根尼一心想把自己的列巴制作手艺传给两个儿子,两个儿子却觉得是这门手艺给家族带来了不幸,不愿意再继承祖业。兰心惠质的娜达莎却十分理解父亲的苦心,主动承担起了帮助父亲制作列巴的繁重工作,从列巴引子的制作、和面、发酵、揉制、烤制,娜达莎寸步不离父亲。

看到娜达莎如此辛苦,心地淳厚的冯克田总是在旅店闲暇时向老板请假去列巴房帮助娜达莎做些杂活。

很快,细心的娜达莎发现,小小年纪的冯克田,由于闯关东途中长期东奔西走,总是有上顿没下顿的,已经落下了严重的胃病。每次犯起病来,冯克田便会大口吐着酸水,痛得满头大汗。

一天,冯克田又来帮娜达莎干活,临走时娜达莎拿出一个白手帕的布包,里面有着三片切好的列巴片。娜达莎告诉他,要每顿饭餐前吃上一片,每天都要来取三片。

列巴在村里俄罗斯人心目中是十分珍贵的,老版娘薇拉的列巴虽然每次都是冯克田取回来的,但冯克田从未有机会尝过一口,老板彭树升也总说那东西不好吃,吃不惯。冯克田也知道,这每天三片的列巴对于叶夫根尼一家人来说,也是从人家的口粮中挤出来的。

冯克田不愿意违拗娜达莎的好意,便尝试着吃了起来。开始,他觉得这东西又干又硬,还有些酸咸的味道,像做功课一样把娜达莎给的列巴按时吃完,但不久他对列巴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越嚼越能品出列巴的醇香,那是让人觉得愉悦和兴奋的味道,他每次都要细细的咀嚼品尝,从不舍得三俩口的吃完。慢慢的,他的胃病竟然好了起来,不会再因为受凉或吃得不舒服而难受。二三年后,瘦弱的冯克田逐步长成了精壮的汉子。

他从娜达莎那里懂得,他吃的是黑列巴,是列巴中的极品,用俄罗斯黑小麦做成的全麦面包,富含膳食纤维,不仅营养价值极高,还可以有效治疗胃病。

冯克田对列巴的制作也着了迷,每次去娜达莎家帮工时,总是问这问那问个不停,娜达莎都会耐心的给他讲解。

深冬的一天,娜达莎突然跑到薇拉家,告诉正在干活的冯克田,自己要陪着父亲去山里接受伤的哥哥,家里作列巴的面已经发上了,让他去帮妈妈做列巴。

原来,娜达莎的两个哥哥一直从事着捕鱼、打猎和收售山货的行当,在深山里一住就是很久。这一次,不幸掉入了猎人捕猎的陷井,老二摔折了腿。

村民带回消息后,叶夫根尼急火火的套上马车去接儿子,娜达莎不放心坚持要和父亲一同去。

叶夫根尼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从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耽误村里人吃列巴,也不甚了解冯克田做列巴的能力,但娜达莎心里十分有数。看到女儿一再坚持,便勉强同意把家里作列巴的重任交给了冯克田。

娜达莎走后,冯克田看到老板娘薇拉并没有让他走的意思,灵机一动,逗趣的对老板娘说:“娜达莎父女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赶回来,这列巴可就没有人烤了,娜达莎的妈妈可是不会烤呀!”

薇拉突然意识到了什么,问道:“那怎么办?”

冯克田说:“我去呀,我去一定不耽误你吃列巴!”

不能没有列巴吃的薇拉半信半疑的放走了冯克田。

在几年的时间里,冯克田虽然没有亲自全程制作过列巴,但心思慎密的他对列巴制作的整个过程和要领已经熟记于心。对于发面程度的掌握、揉制的技巧、醒发的时间、烤制的火候都掌握得分毫不差。

村里人及时吃上了列巴,临时有事还没顾上来取的,冯克田还一一帮忙送到家中。

此情此景,让接回儿子的叶夫根尼感动得热泪盈眶。在他的心中,儿子固然重要,但让村民及时吃上列巴也是他重要的责任。看到这种情景,叶夫根尼又临时做出了一个决定,自己要和大儿子拉着受伤的二儿子去漠河接骨,家里就交给了冯克田和娜达莎,并和薇拉商定,冯克田从此转雇他家。

在长期的接触中,娜达莎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个英俊、善良、勤劳、朴实,而又聪明绝顶的冯克田。

热情的娜达莎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感情,而冯克田却从来不敢想像,他心中这位美丽高贵的公主能够嫁给他一个外来的流浪汉。

一天清晨,睡梦中的叶夫根尼一家人被门口的吵闹声惊醒。出门一看才知道,一早出去打烤列巴烧柴的冯克田被娜达莎的几个追求者堵在了门口,要与冯克田动手,毫不示弱的冯克田正拎着扁担与他们对峙,眼看一场流血事件就要发生。

为了平息这场事件,让那些追求者死心,娜达莎当场宣布,自己已经决定嫁给冯克田,并跑进列巴房抱出一个大列巴塞到冯克田的怀中,让他当场向父亲求婚。

这突然其来的变故让冯克田更是不知所措,只是懵懵懂懂傻站在那里。一心等着冯克田向父亲求婚的娜达莎看到这种情形,顿时火起。走上前去一把揪住冯克田的耳朵拽到父亲跟前,后腿窝一脚把他踹跪在父亲面前。

看着火冒三丈的娜达莎,冯克田终于双手高举起列巴,大胆的喊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叶夫根尼大叔,请把你的女儿娜达莎嫁给我吧!”

冯克田万万没有想到叶夫根尼丝毫没有拒绝的意思,相反却高兴的哈哈大笑,一把将他扶起,并当场宣布同意了他的求婚。

按照他们村里的风俗,两人要当众将列巴掰开,掰得大的将是一家之主。聪慧的娜达莎故意让冯克田掰得大块,宣布结婚后家里将由冯克田作主。为了让大家见证求婚的成功,冯克田和娜达莎把列巴掰成小块让在场的所有人分食。吃完列巴就标志着所有人祝福了两人的婚约。

之后,叶夫根尼为俩人举办了像样的俄式婚礼,一家人在马连过着平静而又幸福的乡村生活。直到日本人为了追查通俄分子在马连滥杀无辜,一家人被迫跑返到奇乾村定居。新中国成立后叶夫根尼一家人回国,娜达莎只好和父母分离留在了中国,后来跟随丈夫移居到拉布大林。

冯克田夫妇制作列巴的技术一直在家族中传承下来,起初只是家人享用。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他们的孙女冯晓丽和女婿看到了列巴在中国市场潜在商业价值,开始了列巴的市场化生产,并引领了额尔古纳市俄式列巴的制作潮流。

如今,丽丽娅列巴已经成为中国列巴第一品牌,中国俄罗斯正宗列巴文化的开创者。